
文化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领导讲话
编辑:武汉大学 时间:2019-09-10 16:52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文化界的各位同仁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您举办本次培训课程。我很高兴参加这个文化产业培训课程。我很荣幸能与来自不同文化界的老师学习和讨论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自我介绍)
下面我将简要说明XXX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虽然近年来xx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关注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逐步提高。然而,既有成就也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第二,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明显。第三,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不足以开采。第四,文化产业和专业人才短缺。这是XX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与其他兄弟城市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相似。如何把握“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突破我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瓶颈?我有以下四个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我愿意和坐在这里的领导讨论和学习。
思考一:应有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思想认识。
文化本同源,合作致共贏。一是要加强与周边兄弟城市的合作,加强兄弟城市之间在文化、旅游、休闲、医疗、陶瓷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文化产业产业链不断拓展和延伸所蕴含的无限商机,寻求有利于双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二是加强与XX“老大哥”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港区的港口和物流服务,进一步扩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的销售,构建便捷的物流运输网络,在丝绸之路新起点上共同培育一批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我们将在各地区建设文化产业集群,共同推动各城市的文化名品精品,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经济圈”。
思考二:应有先易后难,主动出击的果断决策。
二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财政支持扶贫开发转型发展的城市,城市资源转型取得显著成绩。它只不过是发现当地特色文化的精髓,遵循客观历史事实。例如,xXX,xxx,xxx等等,所有这些都基于独特的文化资源。这是一个优势。凭借多年的开发经验,它一定会事半功倍。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的现象。首先,在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帜下争夺名人故里,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为了经济利益。名人故里争夺战中对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使得文化遗产商业化。第二,盲目举行崇拜活动和缺乏严肃性严重扭曲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一些地方大肆炒作一些消极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思考三:应有古今合璧,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首先,创造创意品牌,发展文化艺术精品。几天前,歌手谭维维将华音的老调与现代摇滚完美结合。这些成功案例都表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xxxxx必须做的是xxx、xxx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人力资源。二是不断尝试互联网+文化产业。“internet?plus”更像是一个创新的概念。问题是互联网启动后“+”是什么?怎么“+”?这是目前在资本上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一种刚性需求。像二十一样,大量的企业仍然在传统行业。无论他们重视资产还是轻资产,他们都试图通过互联网解决自己的增长瓶颈问题。
思考四:应有破茧成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壮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一位学者曾经这样描述文化产业: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服务,一流企业做文化,超级企业做标准。迪斯尼乐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是不要,要做的就是做一个标准,一旦破茧成蝶,就会飞得很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制定标准,必须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业、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野生动物保护、水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建立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防灾减灾、气候响应等领域的合作体系和联动机制。
这些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把它们拿出来,和这里所有的领导、专家和老师讨论。我希望你能给我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