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干部培训——党史人物,李汉俊一家四代与武汉大学的深厚情缘
编辑:武汉大学 时间:2021-08-24 09:20
8月13日凌晨,94岁的老党员、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烈士的女儿、武汉大学离休教授李声䭲老人与世长辞。7月下旬,李声䭲之子、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黄健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将她多年辛苦积攒的50万元存款捐给了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李声䭲
红色血脉,薪火相传。李汉俊的后人们继承了他的革命事业,一家四代均在武大学习或工作过,续写了与武汉大学的深厚情缘,李汉俊以及他的女儿、女婿、外孙、曾孙“四代同(学)堂”与武汉大学有奇缘。
第一代:李汉俊与武汉大学
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写作、翻译工作,传播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1919至1921年分别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有关文章(含译文)90余篇;1920年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创办《劳动界》周刊,并赴武汉指导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李汉俊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1927年3月,李汉俊任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主讲“世界经济状况”“中国职工运动”。1927年4月,李汉俊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旗帜鲜明地主张讨伐蒋介石,以合法身份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李汉俊在37年的生命中,有5年多的时间在武汉大学任教和工作。李汉俊1922年9月-1926年12月先后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以上皆是武汉大学前身)历史社会学系,1924年2月担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1925年2月,在国立武昌大学师生联席会议上担任主席。李汉俊在校主讲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科目,在武昌师大创建历史社会学研究会,他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材的教授。1926年5-10月,李汉俊担任国立武昌大学校务维持会负责人。1926-1927年先后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筹备委员和大学委员,李汉俊在主持校务期间合并学科、广纳人才,积极谋求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李汉俊理论联合实际,积极领导学生参加爱国反帝运动,先后领导武昌高师、武昌中大的学生分别声援了“二七”大罢工、武汉震寰纱厂工人运动,还代表学界外交委员会就汉口“六一一”惨案与英方交涉。在李汉俊的影响下,一些青年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学生任开国、季永绥等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非常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专门成立政治训练委员会,推选共产党员董必武、陈潭秋、钱介磐(钱亦石)为委员,鼓励学生参加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1927年12月17日,胡宗铎以“共产党首领”和“密谋暴动”等罪名将李汉俊逮捕,李汉俊同詹大悲一起被枪杀,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被迫解散。1952年毛泽东追认李汉俊为烈士并亲笔签发了001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1925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乙丑级同学录》中的李汉俊教授
李汉俊
李汉俊的《唯物史观讲义初稿》
第二代:李声簧、李声䭲、黄锡文、李声馥与武汉大学
李汉俊前妻陈氏于1920年病故,为他生有一子一女。李汉俊遇难后,十多岁的长子李声簧寄住伯父家,由李书城管养。九岁的长女李声馥由继母陈静珠带着,陈静珠肚子还怀着和父亲没有见面的孩子,出生后取名为李声䭲。
李声簧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来到国立武汉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借读,1937年10月任中共武大支部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抗日救亡运动全国高涨的形势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9月,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在长江局和省工委筹建过程中,党派陶铸、何伟、杨学诚等人到武汉大学进行党组织的重建工作。以武大的“青年救国团”“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骨干为主,发展了刘西尧、朱九思、萧松年、潘乃斌(现名潘琪)等进步学生入党,正式重建了中共武汉大学支部,李声簧任支部书记,郭佩珊任组织委员,谢文耀任宣传委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武大的第一个党支部。李声簧1938年元旦受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指派调往宜昌筹建党组织,先后担任宜昌特别支部书记、鄂西特委副书记。
李声簧(1914—1975)
李声簧与妻子的合影
李声䭲一生没有见过她的父亲。1927年12月17日,李汉俊被军阀枪杀于汉口。李汉俊牺牲后20天,遗腹女李声䭲来到人间。李汉俊牺牲后家境的清贫,抗战八年的苦难,母亲的苦心教诲,使李声䭲从初中起发奋学习,高中时立志上大学,果然有志者事竟成。李声䭲1947年9月如愿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1951年6月于毕业留校,在武汉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任教。解放前夕的武汉大学是革命熔炉,不少进步师生经过学习、实践、锻炼,走上了革命道路。1948年秋,李声䭲经国立武汉大学由地下党员张益梅介绍加人进步社团“大地社”,每周聚会学革命理论,讨论当前形势,提高对革命的认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49年3月1日,她在武汉大学由“大地社”另一社友介绍,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简称“新青社”),任务是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宣传革命形势”“联防应变,护校保产,迎接解放”的革命活动。她按组织要求参加“理学院联防应变小组”并起骨干作用,积极向群众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宣传革命胜利的形势。她还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民教站”,采用学唱革命歌曲和教文化识字等方式,向武大附近农民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迎接解放。武汉解放后,1949年6月李声䭲由新青年社社员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在1950年底“参干运动”后,她申请加人中国共产党,1952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李声䭲的入学登记照和入学履历表
李声䭲1951年武汉大学毕业证书
李声䭲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历年各科成绩表
李声䭲1951年7月至1952年8月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教师,1952年9月至1955年2月任华中农学院(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华中农学院)土化系教师,1955年2月至1956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专家开设的物理化学进修班学习,1956年8月至1976年11月任华中农学院土化系教师,1976年12月至1978年2月任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1978年3月在武汉大学化学系(1997年12月改名化学学院,2001年1月改名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简称化学学院)任教直至退休。在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任教期间,李声䭲致力于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研究,从事“有机显色剂和荧光分析中的应用”的科研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她在《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学报》《理化检验》《冶金分析》等全国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参加编写《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该教材被评为1987年武汉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1952年,李声䭲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任教的黄锡文相识相爱结婚。黄锡文,湖南宁乡人,1927年1月出生,1947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51年毕业留校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任教,从事无线电物理和空间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苏联专家翻译,从事中苏合作研究项目。他在武汉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达45年,出版《电子工业技术词典》“电波传播与天线”分册,参加研究“中低纬电离层及电离层电波传播”,因贡献突出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曾任中国电子学会湖北省暨武汉市分会理事。他与李声䭲同属第二代李家先考进武大读书后,再到武大教书的“老武大”人。
1947年黄锡文的入学登记照和入学履历表
据李声䭲、黄锡文的儿子黄健回忆:“父亲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时,在莫斯科大学的礼堂见到了毛主席,面听主席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他常会对我说这件事。我在教学过程也会讲给学生们,每当我讲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学生们都会鼓掌!”
黄锡文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时的单人照
1975年,武汉大学物理系代礼彬、侯杰昌等牵头成立攻关领导小组,研制电离层自动返回斜向探测仪,此任务被称为“707攻关“。图为“707攻关”组在讨论总体方案,左起黄锡文、侯杰昌、蒋自明、管荣生、金雷、张训械
李汉俊的长女李声馥出生于1918年4月,1935年考入湖北省立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前身)高级护校(高级护士班),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武汉市第二医院护士长、武汉市武东医院护理部主任、医务组组长,把一生献给了医护事业。
李声馥
李声䭲、黄锡文夫妇与李声馥、甘春辉夫妇在武汉大学的合影
第三代:黄健、陈玲、甘子诚与武汉大学
黄健是李声䭲和黄锡文的儿子、李汉俊的外孙,现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黄健夫人陈玲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甘子诚是李声馥的儿子、李汉俊的外孙,1978年考入湖北医学院(1993年1月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2000年8月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武汉大学校友。他们是李汉俊家在武大的第三代。
黄健、陈玲夫妇
甘子诚(李声馥之子)
2021年4月16日及7月13日,黄健教授分别将《李汉俊文集》和李汉俊编写的《唯物史观讲义初稿(上下册)》复印件等珍贵文献资料捐赠给了武汉大学档案馆。
黄健捐赠给武汉大学档案馆的《李汉俊文集》及档案馆为其颁发的捐赠证书
第四代:黄成与武汉大学
黄成是黄健的儿子、黄锡文的孙子、李汉俊的曾孙,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基地班,他是李汉俊家在武大的第四代。
黄健与夫人陈玲、儿子黄成的合影
黄成(黄健之子)
李汉俊一家“四代同(学)堂”在武大,从第一代1921年李汉俊老党员起到第二代1929年5月李声簧入党、1952年6月李声䭲入党、1974年李声馥入党、1979年甘子诚入党,红色血脉,薪火相传。从“一大”至今,党史走过百年沧桑,李汉俊一家四代九位“武大人”,传承的是不朽的“珈”国情怀。
(图片来源:黄健、武汉大学档案馆 编辑:付晓歌)
参考文献:
1.陈绍康,“李汉俊的后代们”,陈绍康著、陆米强编《陈绍康中共党史研究文集》;
2.吴贻谷主编《武汉大学校史(1893—1993)》,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3.武汉大学新闻网、长江日报相关报道;
4.武汉大学档案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