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智慧防灾守住乡村振兴“底线”
编辑:admin 时间:2022-11-29 06:25
农村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薄弱环节。乡村要振兴,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不设防”的短板问题。今年5月,中国气象局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工作,河北、重庆、贵州、陕西等四省(直辖市)气象部门立足当地特点,苦练“内功”、勤修“外功”,守住农村防线。
苦练“内功”增本领 灾前灾后早当先
对于气象灾害防御而言,预报预警信息准确,至关重要。而气象观测犹如洞察灾害的“眼睛”,是精准预报预警的基础。
今年,河北气象部门推进14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完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网,扩大雷达探测覆盖区域;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975个地面降水观测站,提高局地小尺度天气观测能力。重庆气象部门选择在中小河流、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暴雨高风险区和高海拔地区新建373个地面自动气象站,新增9部天气雷达,实现多要素气象观测乡镇全覆盖,雷达观测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提高到87%。截至目前,重庆市村级预警服务站建设覆盖率达99.52%。
“预防为主、避险为要”是自然灾害防范应对中始终坚持的一项原则。预报精准的前提除了监测精密以外,更需要提前明确“险”在何处。对此,试点地区气象部门切实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推进其成果在农村应用。
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是河北省西部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省气象部门基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调查结果,收集整理全省山洪沟基础地理信息,在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建立针对920条山洪沟的1级至4级的1、3、6、12、24小时五种预警时效的山洪气象灾害致灾阈值库。同时,更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试点开展以乡镇为单元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高温是今夏不可忽视的关键词。陕西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与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结合自主研发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助手,实现水稻、玉米等作物高温热害风险等级自动计算。
灾后理赔也是避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此,贵州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气象指数保险中的应用,目前已搭建茶叶低温、冰雹,辣椒干旱等气象指数保险支撑平台,实现指数和风险实时查询,为相关部门、保险公司等用户提供决策参考。
充分发挥预报、预警、响应、转移等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需基层防灾减灾队伍精准发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6月3日12时,曾受过培训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监委会主任田如辉发现桃树湾1组、2组存在滑坡变形迹象,立即向上级汇报,帮助28户60人安全撤离。这是贵州气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气象信息员、农村网格员等培训内容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缩影。
重庆建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将气象信息员、地质灾害四重网格员、森林防火巡查员、防汛责任人等在内的169万应急责任人纳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收预警信息。河北开展县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专项培训,完善气象信息员与基层社区网格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应急队伍的融合机制。
勤修“外功”见成效 联防联动筑屏障
锚定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试点地区气象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探索建立面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报告机制,加强部门间规划统筹和共建共享。
河北气象部门健全面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直通式报告机制,强化部门合作,基于机顶盒IP地理位置,与广电部门联手实现预警信息在电视画面的精准靶向发布;在通信运营商的协助下,开展灾害性天气高级别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全网发布;联合涉农部门,为2.6万名农机手提供预报预警服务。
陕西气象部门与10个市82个县(区)政府签署市厅、局县合作协议,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乡村振兴战略等气象服务示范市(区)建设。9个市区40个县(区)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列为重要内容推进落实。同时,省局还与省减灾委、防指、交安委等单位联合建立省市县极端天气快速应急热线机制,实现联合研判、联合部署、联合落实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
贵州强化气象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先导作用,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明确将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作为启动应急响应的首要条件。
针对农村老人、儿童等群体接收应用气象预警信息能力偏弱的情况,贵州气象、通信管理、广电等部门联合推进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和应急广播建设。截至10月底,全省接入应急广播播发气象信息的县(区、市)达63个,占全省县级行政区的72%,农村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重庆完善利用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发布和传播预警信息机制,截至11月,全市共13个区县利用近3.2万个应急广播发布和传播预警信息。同时,推进34个区县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双主任制,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在开州开展预警管理试点,完成基于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自动发布功能开发,并完成内部业务功能测试。
与此同时,各试点地区大力推进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积极融入综合防灾减灾全过程,与各部门协同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