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开辟平南抗日根据地
编辑:admin 时间:2023-02-21 06:38
北平往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在被平汉铁路和永定河分隔的三角地带内,无险可守,历来是交战双方拉锯胶着的地区。卢沟桥事变后,这一带很快被日军占领。冀中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北上支队曾经短暂进入平南地区,但是没有站稳脚跟,1942年前后又被迫撤出。
1943年8月,华北八路军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中共冀中十地委作出决议,向敌后之敌后进军,开辟平南,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此次开辟平南,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党政军统一行动,以武力为开路先锋,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在日伪的肘腋之下插入楔子。冀中十地委成立了中共平南工委和十一专署平南办事处,苏玉振任工委书记,刘广钰任办事处主任,第43区队政治委员刘立甫兼工委军事委员。
当时的平南是日伪长期统治的“模范治安区”,敌人在这里有着极为严密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统治。铁路沿线和交通要道有重兵把守,广大乡村也是据点林立,大小村庄成立有伪武装自卫团,基层保甲组织十分健全。群众对八路军也不十分信任,这就给开辟平南根据地增加了困难。
九十月间,先遣部队先后袭击了永定河北岸的大押堤据点和榆垡据点,并对南各庄、白家务、旧州、礼贤等据点展开政治攻势。在军事打击、政治争取下,伪军、伪组织有的表示中立,有的表示暗中帮助八路军,农村开始出现了“两面政权”,一些村子欢迎八路军隐蔽入驻,一些村子表示愿意供应给养。宛平、良乡、涿县交界地带有一股绿林武装,拥有30余支枪,在八路军争取下愿意抗日,服从指挥,被授予“平南抗日先锋队”称号,成为八路军的外围组织,增强了开辟平南地区的武装力量。
1944年1月下旬,十地委第43区队进驻平南地区的兴隆场,随后封锁村庄没收伪自卫团的枪支,对村民展开抗日宣传。但是行动很快被发现,附近据点的几百名日伪军立刻从东、南两侧向区队发起了进攻。一个大队100余人的兵力与日伪军对峙了一天,一直坚持到天黑才得以突围转移。这次的损失使平南领导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敌人心脏地区开辟根据地,靠硬打硬拼成本太高。于是,平南工委领导决定改变斗争策略,采取分散隐蔽开辟根据地的办法。
平南工委兵分两路,工委书记苏玉振和委员兼敌工部部长徐溅带第43区队一个连在平大公路以东,平南办事处主任刘广钰带第43区队一个分队在平大公路以西,分别开辟隐蔽根据地。
平南工委首先在安次、大兴、永清交界地建立了第一联区,对这一带的贫苦群众实行“小本贷款,生产自救”,而后又实行“合理负担”,规定人均1亩地以下者不负担赋税。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平南工委在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并在村庄中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宛平县南各庄乡开明绅士夏赞亭在当地颇有声望,曾经帮助过八路军。平南工委来到后又与他重新建立了联系,夏赞亭积极支援八路军,为开辟平南贡献了力量。
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还应尽量争取到各级伪政权内部人员的配合。苏玉振利用朱家务伪保长与大辛庄伪大乡乡长赵子儒的关系,积极争取赵子儒同意在该乡秘密开展抗日工作。工委党政干部分工包村,在这一带建立了“两面政权”,成立了平南第二联区。
工委委员刘广钰带第43区队一个分队和平南抗日先锋队活动于平大公路以西的涿县、良乡、宛平一带,不久,通过团城辛庄“堡垒户”徐风舞争取了西里河伪大乡乡长李春仁,使工作迅速向石柱子、杨各庄、佟家务、半壁店一带发展,相继开发了涿县码头区、良乡窑上区、宛平庞各庄等地区接着又结识了涿县长安城的张成山,通过张成山又与涿县码头镇伪警务大队长裴宏远建立了联系。裴表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帮助军队做抗日工作。赵村联保主任宋雅斋、石垡联保主任贾秀山、河西陶营村保长王汉池及宛平县三区高各庄伪大乡乡长韩天经都是当地有一定势力的人物。工委经过不断试探,对他们晓以民族大义,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他们帮助抗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开拓,平南工委在长安城、屯子头、南北蔡、韩营、窖上、孔家铺、刘家铺、石垡、赵村、南庄曹各庄等十几个村子建成了抗日堡垒村,还在平大公路以西、水定河两岸建立了第三、第四联区。
在开辟平南根据地的过程中,第10军分区及平南工委一方面坚持政治宣传争取和发动群众,另一方面还抓住时机运用武装斗争,打击和震慑日伪军,显示共产党八路军的实力,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提供坚强后盾。
首先是拔除日伪据点,打击日伪势力,拓展根据地。1944年4月,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带第43区队两个连来到平南,驻进长安城。刚好榆垡伪军四五十人到永定河两岸求贤庄、辛庄一带“扫荡”。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刘秉彦决定消灭这股日伪军,以一个连部署在永定河西大堤、一个连作为预备队,平南抗日先锋队隐蔽地绕过永定河,迁回到日伪后方。待其进入埋伏圈后,西大堤的部队突然发起进攻,日伪军突遭袭击,仓皇向东撤退,平南抗日先锋队已抄了其后路,日伪军腹背受到攻击,我方毙伤日伪20余人,其余缴械投降,仅30分钟就结束战斗。这一战斗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震慑了日伪军,鼓舞了群众,迅速打开了局面。
其次是开展“单打一”斗争,打击顽固不化、甘心卖国的铁杆汉奸。庞各庄区据点的伪警务联队副队长是个铁杆汉奸,整天通着老百姓给日本人交花生仁,哪村稍有息慢,他就把人抓到据点里吊打,不少人被他活活打死。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工委提出一个口号是“专打要花生仁的”。一天,工委得知这个铁杆汉奸又要到集镇上巧取豪夺,便派侦察员高风阳、张万鹏两人化装成赶集的老百姓,在集上射出一颗“花生仁”将他送到了地下。青云店伪警务队中队长王瑞增,外号“王驴子”,是当地一霸。他依仗日本人的势力,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于是,工委派高风阳等人在集市上把他当场处决。工委还用“掏窝子”的办法派敌工干部到榆垡据点,抓住大辛庄伪乡长和朱家务伪保长,以第十一专署平南办事处的名义公开将他们处决,并发布公告,向群众宣布他们的罪行。
这几次惩奸锄恶行动对伪军的震慑很大,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伪军小汉奸不敢公开作恶,不少人偷偷地向八路军报告消息。礼贤据点有个伪军班长崔志信,上司要他到安定车站修机枪,他事先通知了八路军。于是八路军在路上设伏,枪一响他就立刻扛着机枪投降了,使八路军获得一挺十分珍贵的机关枪。冀中第10军分区地委为此专门颁发了奖状。
开展反收枪斗争,打击日伪在平南的统治基础。原来平南各村都有对付八路军的伪自卫团。开辟平南根据地后,八路军收编了很多自卫团为我所用。日军发现这些自卫团不但不打八路军,有的还为八路军办事。日军在白天召集各伪乡、保长开会,规定收枪的时间和地点。八路军则在夜间召集他们研究对付的办法。面对游击区敌强我弱的形势,当时决定:一是派八路军到村里收枪,然后乡、保长再到据点作假报告,说枪都被八路军收走了;二是由乡保长往据点送枪时,八路军事先在半路埋伏好,乡保长假装被“打了伏击”,然后向日伪报告枪在半路上被劫走了;三是在我力量比较强时,对犹豫不决的乡、保长采取强行缴枪的办法。
8月,第三联区侦察到,在反收枪斗争中,被日伪收去的部分枪支存放在长辛店伪警察署院内。平南办事处主任刘广钰和第43区队副区队长冰野决定夺回这批枪支。43区队派出两名侦察员,由伪大乡长韩天经带领到长辛店,住在伪县政府任职的韩天存家,把日伪的情况摸清楚了。8月25日夜间,冰野、刘广钰率领3连渡过小青河到达长辛店,冲入警察署后院。几名伪警察毫无防备,战士们迅速消灭了20多个试图反抗的伪警察。在此次战斗中,3连缴获了500多支长短枪,充实了根据地人员的装备。这次战斗的成功对反收枪斗争影响极大,不少伪自卫团和地方大户纷纷将枪支主动上缴给八路军。例如,朱岗村张文生父子把藏有的一挺捷克式轻机枪送到了办事处。通过持续3个月的反收枪斗争,平南工委共收缴各类枪支1000余支,不仅充实了八路军的装备,还打击、拉拢了伪自卫团武装,动摇了日伪在平南地区的统治基础,争取了抗日民众,开创了平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新局面。
经过一年多艰苦的斗争,开辟平南根据地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地建立了一大批抗日“堡垒户”,部分村庄建立了“两面政权”,部队和抗日工作人员也由完全秘密活动发展到半隐蔽半公开活动。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1944年10月,中共冀中第10地委和第10专署决定,中共平南工委改为中共平南县委,平南办事处改为平南县抗日民主政府,苏玉振为县委书记,阎占彭为县长(刘广钰调走)。5个联区中都建有区小队,还有抗联会、农会、妇救会、青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平南县抗日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平南已由敌占区变成了抗日游击区。
至此,平郊抗日根据地将北平城陷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四面包围之中。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