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协调全面发展
编辑:admin 时间:2023-03-16 06:3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系统性思考、战略性谋划、科学性部署,为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让“物质富足”助推“精神富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物质富足是躯干,精神富有是灵魂,发展时既要“强壮其体魄”又要“野蛮其精神”。仅发展物质文明,不足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没有精神纽带维系、文化认同激励,容易成长为“四肢发达”缺乏“精神内核”的躯干。当危机来临时,个体没有强大精神作为支撑,社会难以凝聚力量形成攻坚合力。面对疫情,既依靠强大医疗基础设施体系运转,更依赖于各个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坚强引领,才可以抵御风险、赢得胜利。当下,越是物质丰富,精神富有也更为重要。从火爆出圈的“村BA”到丰富多彩的“村晚”,从喧闹城市静谧“图书馆”到遍地开花“文创产品”。基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急速增长,体现民众普遍更渴望“文化追求”。我们要带领群众不断筑牢物质基础上,推动物质技术基础与精神文化深度融合,推出数字博物馆、文旅融合等产品,不断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充盈社会“精神内核”。
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要让“经济总量”饱含“绿色含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要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均是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生活质量的路径。饱含“绿色含量”的经济发展是一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如企业探索绿色氢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促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友好型、节约资源型经济,帮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生态保护是促推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部分地区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清退落后产能企业,挖掘地区特色文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我们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让经济发展总量饱含“绿色含量”。
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要让“产业发展”彰显“地区特色”。将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要打破城乡资源壁垒,使城市与农村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让农村的乡土资源、自然风貌与城市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本融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湘阴樟树港辣椒产业,将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土质成分与引进的高新技术结合,建立种子提纯复状基地,完成神舟十四号飞船太空育种实验,打造全国知名的“樟树港辣椒”品牌。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让“土特产”成长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岳阳湘阴渔业资源丰富,引进数字管理,建立质量追溯数字平台,发展特色渔业养殖业;黑龙江漠河利用冰雪资源,推进精品民宿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旅游;广州岭南古建筑集中,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打破城乡空间阻碍,构建资源要素流通“桥梁”,又要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有力支撑。
来源:https://www.jiceng.org/xyxx/10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