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回忆雷锋:我们的幸福从哪里来?
编辑:admin 时间:2023-06-19 08:45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1960年10月10日,雷锋被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聘请为校外大队辅导员,并在学校开展了勤俭节约“三件宝”活动。1971年,为纪念雷锋,学校更名为雷锋小学。
七十多岁的孙桂琴家书房里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上面是雷锋正在和孩子们一起读书。雷锋左手边有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正一脸孺慕地看着雷锋,她就是当时只有9岁的孙桂琴。
这张照片是孙桂琴最为珍惜的,照片里的故事也是她最常讲给孩子们听的,不过她的“百宝箱”中可不止一个故事,还有珍藏了60多年的红领巾、两张珍贵的草稿纸、一个今天的年轻人从未见过的木制补袜板……
在后来的岁月里,孙桂琴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医。60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和雷锋交往的点点滴滴。回忆中,她的脸上浮现着孩童般的纯真,话语里充满温情与敬意,仿佛回到了60多年前,雷锋叔叔就在她的眼前。
学校里来了位大朋友
1960年的金秋,雷锋来到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成为校外大队辅导员。当学校团支部书记将一条红领巾系在雷锋胸前时,他激动得哭了,对孩子们说:“几年前我摘下红领巾,今天我又戴上了它,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了。”
雷锋个子不高,走起路来特别精神,这是孙桂琴对雷锋的初印象。当校外辅导员,雷锋十分尽责。他时常来学校给同学们讲故事,总能把大道理讲到孩子们的心坎里。
很快,孙桂琴就引起了雷锋的注意,他很细心地发现了这个年龄小、个子也小,怯生生地站在后排的小女孩,总是会把她拉到身边来,亲切地叫她“小桂琴”。
有一个场景,孙桂琴记得特别清楚。一次,在跟同学们聊天时,雷锋问:大家知道我们的幸福从哪里来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大多数人都在说:“是爸爸妈妈带来的,他们照顾我们,送我们上学!”雷锋听完大家的话,半天没说话,若有所思地看着墙上的毛主席像,然后流泪了。转过头来,雷锋看到了孙桂琴:“小桂琴,你还没有回答呢。”孙桂琴正好有话要说:“叔叔,幸福生活是不是毛主席带来的?”雷锋眼前一亮,将孙桂琴一把抱了起来,接着讲起了自己的苦难童年,“同学们得知雷锋叔叔是孤儿,从小受了许多苦,都十分难过,同时也深深记住了他讲的话,‘幸福生活是共产党带来的,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孙桂琴回忆。
有一次,孙桂琴上学要迟到了,她一路跑到学校时,发现红领巾掉了,就拿在手里。在校门口,雷锋一眼就看见了她,叫住她,把红领巾给她系好,嘱咐她说:“小桂琴,每天上学前要把红领巾系得紧一些,要爱护红领巾,因为它是红旗的一角,也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这条红领巾,孙桂琴一直珍藏到现在,虽然边角破损,有些褪色,但仍然是她最宝贝的东西。
1961年夏天,雷锋带孩子们到农村帮助农民拔草,有的同学把秧苗当野草拔掉了,雷锋十分心疼,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把庄稼重新栽好,然后领大家去向农民伯伯道歉。有的同学不理解,雷锋告诉大家:“你们都是少先队员,知道少先队的队礼是什么意思吗?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润物无声,在后来的岁月里,孙桂琴无数次地想起雷锋叔叔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雷锋叔叔教我补袜子
雷锋叔叔来了,不仅带来了他的故事,也带来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孙桂琴是矿工子弟,家里不太宽裕,铅笔盒是爸爸用木头刻制的,书包是妈妈用花布缝的,刚上学时,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从商店里买来的新铅笔盒、新书包。
有一次班里上书法课,孙桂琴忘了带纸笔,跑回家去取时,在校门口遇到了雷锋。雷锋知道后,帮她找了一支用线缠好的旧毛笔和两张写过字的草稿纸,用红蓝笔在纸的反面画了方格,方便写毛笔字。孙桂琴有些为难,怕其他同学笑话,雷锋说:“用这样的纸一样能练出好字,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从小就要学会节省,从一点一滴做起。”
交作业的时候,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把这两张纸贴到黑板上,让同学们一一走上前去看,号召同学们向她学习。“从此,我们的写字本正面用完了用背面,两面都用完了就在上面练毛笔字。”孙桂琴的眼中满是怀念,“现在我的小孙女也是这样,写字本正面用完了,背面用来当草稿纸。”
雷锋还教会了孙桂琴补袜子。有一次,几个孩子去雷锋的营房找他,发现他正在补袜子,觉得很好奇,雷锋就手把手地教大家,孙桂琴学得最起劲。那时候补袜子要用木制的补袜板,孙桂琴学会之后,“承包”了家里所有的补袜子活计,她还把木袜板带来学校,课余时间帮助同学补袜子。1964年,孙桂琴在雷锋的帮助下学会了补袜子的故事还刊登在当时的《中国少年报》上,并收到了1000多封读者来信,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后来,雷锋又在学校里开展了勤俭节约“三件宝”活动,把自己亲手做的节约箱、储物箱和针线包送给孩子们,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同学,大家跟着雷锋学会了艰苦朴素,学会了勤俭节约,而孙桂琴那一再修补的铅笔盒、花书包也一直用到了上初中。
一生牢记自己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
讲到雷锋的牺牲,孙桂琴几度哽咽。
1962年8月15日,是建设街小学开学的日子。就在这天,一个噩耗传来:雷锋被送到了西部医院!大家都不敢相信,孙桂琴和几个孩子一路跑到了雷锋所在的运输连,又从连队跑到西部医院。她说:“大家都说雷锋去世了,我们当时还小,不懂什么是去世。”隔着门,看到雷锋头上裹着纱布,鼻子里塞着棉花球,孩子们大声喊了起来:“雷锋叔叔!雷锋叔叔!”他们以为这样能把雷锋唤醒……
一生牢记自己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孙桂琴把雷锋作为人生路标,把学习雷锋、宣传雷锋、辅导少年作为一生的使命。从16岁当下乡知青起,孙桂琴就边劳动边宣讲雷锋精神,走上续写雷锋故事的道路。
1969年的一天,孙桂琴作为模范知青到省里开会,省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找到她,拿出一张小照片请她确认。看到这张照片,孙桂琴顿时泪流满面:这正是自己送给雷锋叔叔的照片,上面还有雷锋亲笔写下的“孙桂琴”三个字。原来,当时有一批外国友人要来参观,了解雷锋事迹,相关部门想要选几名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参与接待,部队的同志就把当年夹在雷锋日记本里的这张照片提供出来,正是循着这张照片的线索找到了孙桂琴。在一个多月的接待中,孙桂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她萌生了要参军、要接过雷锋的枪的梦想。
1969年底,年度征兵开始,孙桂琴因为平时表现突出,不但光荣入伍,而且如愿来到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后来,孙桂琴又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医。
军旅生涯46年,孙桂琴14次被军以上单位评为标兵,荣获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两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退休后的孙桂琴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她在151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宣讲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全国。
不知不觉中,孙桂琴又讲了两三个小时,记者抬头望向墙上的照片,雷锋的笑容仿佛更加灿烂。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