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编辑:武汉大学 时间:2019-09-04 13:38
同志们:
这次农业园区培训班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近期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地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部署2017年农业园区重点工作。刚才,漳州市和上杭、蕉城、安溪、沙县4个县(区)分别就整市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农业、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科技创新推动园区建设等方面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相信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借鉴。同时通报了2016年农民创业园建设绩效考评情况、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民创业园2013-2016年专项资金拨付情况,并围绕园区建设重点工作进行认真讨论,形成共识。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农业园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一项新任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举措。3月22日,国务院在河北石家庄召开全国春季农业工作会议,把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重点部署安排。国务院汪洋副总理指出,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这“三区三园”是重要的平台和载体,要作为重要工作抓手,推动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三区三园”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要真正发挥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带动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调整。要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要突出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导向。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全国春季农业工作会上提出,农业部将把产业园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今年要开好局起好步。一是要突出改革创新,以新理念、新办法、新机制建设产业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办园,以科技为支撑立园,集成农村各项改革政策进园。二是突出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园创建,扶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创新。三是突出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动科技、农机、设施、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产业园集聚。四是突出目标引领,坚持高标准,引导将产业园打造成现代技术装备集成区、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的核心区。
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向“一区两园”集聚,统筹使用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建设“一区两园”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配套服务体系。省农业厅针对园区建设,提出要打造农业园区建设升级版,实施“3211”工程。
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农业园区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配套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措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们农业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此,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快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真正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重要平台、重要抓手来落实。
二、肯定成绩,持续强化农业园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2010年福清市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农业部分三批认定了我省9县1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福建农民创业园和示范基地2013年开始建设,2016年又启动了新一轮建设。几年来,各地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多方资源,合力推进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产业集聚发展有新局面。在园区优惠政策引导下,资金、技术、人才不断向园区流动,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不完全统计,4年多来,中央及省级财政投入园区专项资金9.4亿元,带动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及相关部门投入园区建设资金75亿元,累计投资建设项目达1722个,新增投资203.1亿元,建成设施食用菌、设施蔬果、设施畜禽、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中区42个。蕉城农民创业园集中打造三个产业集聚区,目前入驻企业23家,引进40多个新品种,发展新优果蔬面积2230亩,建设各类设施大棚1200亩,辐射带动万亩基地地开发。漳浦现代农业示范区采取重点突破方式,集中打造石榴特色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和赤土立体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园区产业的集聚发展,改变了以往福建特色现代农业点小、点少、点分散的局面。
(二)机制创新有新突破。各地不断创新机制,着力破解制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机制障碍。上杭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实施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改革试点示范区,设立设施农业及规模农业发展贷款担保补偿基金3000万元,银行按1:5提供放贷,为设施农业和规模农业提供贷款担保;开展信用乡村评定,农村商业银行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和基金运行情况,在担保倍数、贷款利率方面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对评上信用乡村的农户贷款利率按当期同档利率优惠10%执行,使村民切实感受到信用评定的好处;建立村级担保协会,以“自愿、互助、诚信、公益”为原则,通过政府注资、村财出资、村民集资、能人捐资等多种渠道筹措担保基金,与银行合作,专为农户小额贷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满足农户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的小额信贷需求。福清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完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采取“租金+工资+分红”、土地返租、最低保护价收购产品等方式,形成“企业+合作社+大户”、“企业+合作社+卫星基地”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安溪农民创业园深入实施庄园化战略,聚合“三方资金”(业主、政府、金融),坚持“四个贯穿始终”(质量追溯、名品打造、文化建设、茶旅互动),推动形成“五型”茶庄园(休闲度假型、科技引领型、市场开拓型、产业发展型、综合开发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
(三)智慧农业有新亮点。智能化温室栽培、畜禽自动化饲养、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控制系统在园区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精准化控制、周年化供应。永春农民创业园的德福生态农业公司蛋鸡项目,采用自动给料、给水喂养系统,全自动化的产蛋箱、中央集蛋、传送以及鸡蛋喷码、包装系统等最先进的自动化养殖设备,实现全进全出全封闭养殖,每栋存栏7.5万产蛋鸡舍只需1-2个工作人员。漳浦万辰、顺昌神农、尤溪祥云、厦门如意情等公司采用瓶栽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控制,食用菌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机械化程度居国内行业领先。沙县农民创业园建立了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三个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内有42家企业、合作社安装了物联监控,全部纳入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管理,园区企业、合作社还免费享受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服务。福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名特优农产品电子商务展销中心,200多个企业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占农业企业30%;2000多人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等网络从事经销,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收入约占销售总收入15%,电子商务已成为福安市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实现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
(四)三产融合有新拓展。在推进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主导产业设施化、智能化、生态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园区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逐步往休闲农业拓展,建成集生产、展示、销售、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安溪八马茶庄园、华祥苑茶庄园和华安哈龙峰茶庄园等,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经验,利用生态茶园景观、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茶叶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开展供人们休闲娱乐、体验农业生活的新型经营活动。福安现代示范区建设“鸟巢”型设施大棚,配套建设物联网等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气雾栽培、立体栽培、循环栽培等先进栽培技术,开展果蔬生态种植,建设生态餐厅,提供参观、采摘、科普、餐饮等多种活动;目前正依托万亩葡萄园,铺设休闲步道,建设葡萄主题公园,延长葡萄产业链条。长泰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等融为一体,拓展休闲农业,建成格林美提子观光园、福友生态农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园。
(五)带动增收有新举措。各地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互助合作”、加工增值、合作入股、产业链分工、建后返租等方式,建立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创业增收。南靖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采取“有偿供苗、技术服务、成品回购”方式,并通过与邮政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由种植户建立联保、公司提供担保、邮政银行放款方式,支持种植户生产,带动农户600多户种植金线莲,并安排就业2500多人,每年带动农民增收9500万元。连城农民创业园的甘薯加工项目,近年来建设了18条甘薯加工生产线,直接带动地瓜种植户2.5万户,种植地瓜6万多亩,每户年增收5000多元,农民增加收入1亿多元,同时为农民提供就地就业岗位1.2万个。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地方政府争取项目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把它当成荣誉,但项目争取来之后,如何把项目落实好、实施好,就不那么尽心了,把园区建设推给农业局,农业局就一层一层往下推,这种项目根本无法做好。二是目标定位低。园区建设视野不够宽,没有按照特色现代农业要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没有站在国家级层面,省级农民创业园没有站在省级层面,项目体量偏小,科技含量偏低。三是机制不健全。无论是现代农业园区,还是福建农民创业园,都不是农业部门一家的事情,这涉及到多部门齐头并进的事情,需要多部门协调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存在机制不健全,推动工作力度不够,工作脱节,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四是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近两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业企业对市场信心不足,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农业项目减少。五是建设进度偏慢。有的地方项目批复后,跟踪落实不够,项目建设动态不了解,有些项目已经明确无法建成,也没有及时变更或取消,造成补贴资金滞留财政,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重点,积极打造高标准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期,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一区两园”升级版,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前段时间,省厅已经下发了做好今年农业园区工作通知,明确了全省农业园区要新上500个现代农业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新增投资100个亿,已将任务分解到设区市,设区市要分解落实到县到园区。
(一)做实农业园区发展规划。按照高标准和突出农业特色、突出绿色生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要求,努力将园区打造成现代技术装备集成区、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的核心区。每个农业园区要制定可操作、简洁明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要明确“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制作园区产业分布图和重点项目布局图,并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切切实实将农业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二)打造“一区两园”升级版。根据园区的发展规划,围绕省里提出的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新要求,打造“一区两园”升级版。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3211”工程,在全省扶持建设30个茶叶现代产业园、20个蔬果现代产业园、10个食用菌现代产业园、10个畜禽现代产业园。这些项目落在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内的,专项资金要向该项目倾斜,各个县也要予以重点支持。
(三)引领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每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农民创业园重点打造2-3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重点打造1个核心区的要求,整合资金集中扶持,推动企业向核心区集聚、项目向核心区落地、信息技术人才向核心区流动,培育一批以智能化控制为代表的设施蔬果、以工厂化自动化栽培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以精深加工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以生产基地+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为代表的休闲农业等各类产业园和产业核心区。到年底,全省要建成产业核心区60个以上,到“十三五”末,建成100个以上产业核心区。为我省申请即将出台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发挥农业园区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排头兵”的功能,重点探索总结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新机制、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新方式,尤其在如何提高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促进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等方面,由各园区自行选择1-2个契入点进行试点探索,取得突破,为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贷款难、风险大等问题提供新方式。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大主题示范行动的通知》(农办计[2016]40号)要求,每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至少选择1项主题示范行动,重点研究推进,形成典型案例材料。
(五)强化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当前建设农业园区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项目带动始终是农业园区建设的主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常态下,需要花力气、花心思研究如何招商引资,特别是山区,区位优势相对较弱,任务更艰巨。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同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农业厅联合举办绿色农业项目资本对接会,已经率先走出了一条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之路。各地要加强农业园区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加强项目推介与招商,重点围绕打造我省蔬菜、水果、畜禽、茶叶及食用菌等千亿产业目标,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推动有实力的工商、民间、外资等各类资本入园开展规模经营。要加强项目建设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使项目引得进、落得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批复、早建设、早投产、早出效益。
四、加强领导,确保农业园区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协调机制。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各市、县(区)要切实将园区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农业部门牵头抓落实、有关部门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要加强政策支持,出台含金量高、可操作、能见效的具体措施,并加强资金整合,把分散的涉农资金统一调剂、集中使用,形成合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上新水平。
(二)落实工作责任。园区建设责任重大,今年省上将对滞留在县级财政的专项资金进行督查,对资金滞留量大的要进行问责。最近,省厅已启动了对专项资金滞留量大的县(市、区)分管领导和农业局长的约谈工作,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也正在核实、摸底、调查农业专项资金的滞留情况。农业部门要充实骨干力量,制定可执行、可检查、可整改、可督办、可追究的责任清单,层层转导压力,落实责任;要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畏难情绪,要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干事容易出事、怕出事干脆不干事”的错误认识,加强正面引导,树立勇于担当、敢于担当、营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三)向下延伸绩效考评。2017年所有的农业园区项目都向下延伸绩效考评。同时,福建农民创业园专项资金已列入省里绩效奖惩试点项目,从2017年起,每年预留30%的专项资金作为奖励资金。为此,将打破每个创业园500万元、示范基地200万元的固定额度,每个县(市、区)的专项资金额度将根据绩效考评情况和上年度资金使用进度来确定,绩效考评靠前、资金使用进度快且有项目储备的县(市、区)将获得更多项目资金支持,而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慢、专项资金结余多、绩效评分靠后的县(市、区)将停止安排下年度的专项资金。停止安排资金的县(市、区)建设任务照样要下达、要完成,绩效考核照样要进行,滞留资金照样要在当地消化。各县(市、区)要切实引起警醒,要将压力层层传导。
(四)加强项目建设督导。省厅将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督导,结合各业务处室的平常督促检查,争取每年所有创建县全覆盖。各市、县(区)也要加强项目检查,每个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督导,深入项目建设实地检查,督促承担单位加快建设进展,发现项目停滞的要限期赶上,无法建成的要及时取消或变更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按时批的下、完的成。要创新建设督导方式,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微信群,通过实时拍照、视频等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五)及时报送信息。园区信息报送工作至关重要,要利用好福建农业信息网,扩大园区建设的宣传报道。省厅正在整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福建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报送制度,从今年3月份开始,将每个月通报一次各地项目建设任务完成进度与资金拨付情况。各地务必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建设进度,每个月要定期报送园区建设进度和信息。
同志们,做好农业园区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使我省园区真正成为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台,为推动我省“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添砖加瓦。